期刊家
学术期刊
科普期刊
出版社
图书
会议
我的购物车 0

煤炭科学技术

  • 主管单位: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 主办单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分类:   矿业工程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336
  • 国内刊号:  11-2402/TD
  • 期刊定价:    ¥600
  • 起订时间:   2024年12月
  • 创刊:   1973
  • 周期:   月刊
  • 出版社:   煤炭科学技术
  • 发行:   北京
  • 语言:   中文
  • 主编:   王金华
  • 邮发:   80-337
  • 库存:   200
  • 邮编:   100013
期刊收录
期刊荣耀
      • 期刊详情
      • 栏目设置
      • 期刊荣誉
      • 期刊文章摘录
      • 相关期刊
      • 点评详情
      服务推荐
      • 期刊投稿
        1-3月见刊
      • 订阅咨询
        一站式咨询服务
      • 杂志投稿
        在线杂志订阅
      • 发表咨询
        专人持续跟踪服务

      期刊详情

      • 期刊介绍
        • 主管单位: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出版地方:北京
        • 快捷分类:煤矿
        • 国际刊号:0253-2336
        • 国内刊号:11-2402/TD
        • 邮发代号:80-337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大16开
        • 下单时间:1-3个月
        • 业务类型:杂志服务

      煤炭科学技术简介

      • 本站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煤炭科学技术》杂志官方网站。办理业务请联系杂志社。

        《煤炭科学技术》(CN:11-2402/TD)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文章特色

      •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本刊来稿作者若在投稿之日起90天内未收到录用或修改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在此之前,切勿一稿多投。

      杂志分析报告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年度期刊评价报告(本刊综合数据对比及走势)

      •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煤炭科学技术栏目设置

      采矿与井巷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机电与自动化,地质与测量,煤炭加工与环保,采矿科学与工程,地球科学与测绘,安全科学与工程,煤炭行业青年科学家论坛,机电与智能化,“煤矿巷道支护理论与技术”专题,神华集团公司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青年博士学术专栏,煤矿机电与智能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煤层气开发成果特刊,信息资讯,《煤炭科学技术》创刊40周年特辑,特约综述,智能化煤矿建设关键技术专题,煤矿瓦斯防治理论与技术,煤矿智能化掘进技术与装备专题,神东矿区世界一流矿井建设示范经验及实用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成果专栏,矿山“互联网+”技术研究与应用专题,煤层气开发钻井压裂技术,绿色开采技术20年研究与展望专题,中国煤科首席科学家成果专题,“2019年瓦斯地质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专栏,贵州煤层气开发与瓦斯治理技术,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研究进展专题,“煤炭自动化智能化采掘技术与装备”专题,深部煤层瓦斯精准抽采专题,矿井水及煤化工废水处理与利用技术专栏,煤矿区钻进技术与装备专题,煤矿动力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专题,2020年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低渗透性煤储层增透技术,“矿井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与工程实践”专题,矿与井巷工程,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与产业化,国家科技计划矿井瓦斯防治技术成果专题,含煤岩系沉积环境专题,“8m以上大采高开采技术与装备”专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矿智能开采安全技术与装备研发”专题,煤矿钻进技术与装备专题,矿山安全理论与技术,煤机装备智能制造及机器人技术专题,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技术,釆矿与井巷工程,“露天煤矿绿色智能开采技术研究进展”专题,“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专题,构造煤发育区煤与瓦斯突出防控技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煤矿区煤层气开发成果”专题,“沉陷控制与塌陷地修复”专题,综述与专论,矿井冒顶与地压灾害防治技术,薄煤层开采技术与装备专题,煤矿掘进技术与装备专题,煤矿快速掘进技术与装备专题,“地质透明化关键技术与示范”专题,安全技术与工程,采矿岩层控制技术,煤矿综采装备自动化技术专题,矿井物探技术新进展,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专题,院士观点,2021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专栏,深部煤炭开采灾害及防治技术专题,博士学术专栏,青年论坛,中国煤科青年论坛,“首届煤矿智能化开采黄陵论坛”优秀论文,中国大型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专栏,特约报道,特别推荐

      期刊文章摘录

      摘要:综述了工业革命发展背景和世界主要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指出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推动了全球制造产业变革。随着人口红利消失,知识红利凸显,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大势所趋。阐述了智能制造内涵、特征、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其核心内容。智能制造的基本属性是实现对于信息的深度自感知,实现精准控制的自执行,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智能优化自决策。智能制造以数据为核心,以实现万物互联为特征,其关键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整体的信息化系统。通过分析德国工业4.0、布局与发展现状,指出德国工业4.0的战略举措是将传统工业与信息化进行深度融合,将不同行业进行跨界合作,将创新科技与产业相结合,实现经济产业红海与蓝海的对接。之后分析了我国煤机装备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智能焊接、柔性数字化车间等我国煤机装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重要进展。在分析我国煤机装备制造业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发展煤机智能制造的关键任务包括:产品与数据的标准化模块化;建设智能制造系统和工艺创新;建设智能制造信息化系统和基础网络活动;推进管理精益化及服务产业化;打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最后提出了我国煤机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智能制造的策略和路径。

      作者:王国法,杜毅博

      摘要:为了解决煤矿充水条件的精准探测、有效预测、动态监测和水害的可靠治理问题,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技术在我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和装备中获得广泛应用并取得重要进展。依据智能感知、智能判断和智能执行等智能化技术三要素,将煤矿防治水智能化定义为水害致灾因素的有效筛选、自动识别和精准控制的过程。从5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煤矿防治水智能化技术现状:即探测装备的智能化芯片应用及数据处理智能算法、含水层富水性分区的信息融合法及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的统计学习法、基于智能化传感器及智能算法的矿井水情(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水害治理工程的信息化设计及智能控制注浆系统、紧急避灾最优路径搜索及突水水源快速识别。结果表明:水害探测装备及解释方法的智能化提高了装备的抗干扰能力,实现了探测数据的快速准确处理;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的统计学习法使突水预测精度由82%提高到91%;网络并行电法监测仪在五沟煤矿提前2 d成功预报了工作面底板突水;智能化注浆系统形成了高度定制化的制浆-注浆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全自动造浆30 m3/h;避灾抢险智能化为矿井灾害情景下的井下人员合理疏散和应急救援提供了辅助决策支持平台。提出随着智慧矿山、透明矿井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多源时空智能化探(监)测、玻璃水文地质、水害监测大数据挖掘、井下救援机器人等将会成为热点研究方向,并最终形成煤矿防治水智能化技术体系。

      作者:靳德武,乔伟,李鹏,樊娟

      摘要:煤层采动破坏容易引起突水事故,严重威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煤矿突水事故防治集中于回采前的隐患探查,对回采过程中发育的导水通道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探查手段。因此,从煤矿顶、底板突水机理分析出发,对比了煤矿井下采用的多参数传感器监测、微震监测以及电法监测等监测方法,其中电法监测因其对煤岩电阻率变化较敏感,在煤层采动破坏和水害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矿井电法监测最初主要被用于煤层顶、底板破坏监测,随着矿井电法监测设备的成功研制,相关学者对采动破坏过程的电场响应特征展开了深入研究,矿井电法监测逐渐向水害监测发展,并在井下现场应用中发展出了不同的观测方法。矿井电法监测数据的处理解释目前一般采用视电阻率断面图或电阻率反演成像,因受数据采集中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成像分辨率较低。广泛应用于近地表探测的时移电阻率成像法,通过改进数据采集方式、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优化反演方法以及在反演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正则化约束方法等手段,大幅提高了监测数据的成像分辨率,该方法可同样适用于煤矿井下电法监测数据的处理解释。早期的矿用电法仪器主要用于工作面水害隐患的静态探测,近年来真正意义上的矿用电法监测设备已经研制成功并进入推广应用阶段。随着新版《煤矿防治水细则》(2018年)的施行,矿井电法监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煤矿井下施工环境复杂、观测空间有限,矿井电法用于煤层采动破坏和水害监测时尚面临着电磁干扰、一致性校正、成像方法、多解性及水害预警等问题有待解决。针对上述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监测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改进数据预处理方法,采用时移电阻率成像提高解释精度,同时加强导水通道发育过程电场响应特征及电性变化与水害风险定性关系的研�

      作者:鲁晶津,王冰纯,颜羽

      摘要:针对矿山信息化建设存在信息孤岛,无法真正实现数据融合、业务融合以及全面的智慧决策分析问题,提出完善智慧矿山建设标准体系是有效解决手段。在明确智慧矿山标准内涵、特征和意义的基础上,从公开发布标准和学术论文2个方面研究了智慧矿山标准的发展现状,得出智慧矿山标准面临三大挑战:边界及范围不易确定、缺乏标准化组织和人员、标准扩散与推行存在阻力;参考已发布的智慧矿山相关标准,综合利用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构建了智慧矿山标准体系,并详细对比现有标准与标准体系的差距,给出对比明细表,并明确了现有标准的完善方向和策略;最后结合智慧矿山发展现状和标准体系建设情况,分析了我国智慧矿山标准的发展路径。

      作者:谭章禄,马营营,郝旭光,张越

      摘要:针对煤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孤岛、子系统割裂等问题,提出了以'自主感知与控制-信息传输系统一操作平台-井下系统平台-生产经营管控平台'为主线的智慧煤矿建设主体架构,通过底层的自主感知系统对井下的'人-机-环-管'信息进行全面感知,并对感知信息的数据格式、通信协议、存储方式等进行统一,构建了井下多源异构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井下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统一管理与信息共享。利用统一操作平台对井下生产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综合保障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解决了信息孤岛、子系统割裂等问题。井下系统平台不仅为上层的生产经营管理平台提供数据支撑,而且为底层机械设备的智能操控提供决策依据,实现了井下信息感知、分析、决策、控制的智能化操控。将智慧煤矿智能生产系统细分为地质及矿井采掘运通信息动态管理平台、井下精准定位导航通信管理操作平台、智能化少人采掘系统综合管理平台,详细阐述了智能综采子系统间的组织架构与实现路径。按照井下危险源的种类对智慧煤矿智能安全保障系统进行了分类,搭建了智能安全保障系统的主体架构,分析了井下危险行为、危险区域识别系统的技术路径。基于井下采掘工程需求分析,对智慧煤矿智能综合保障系统进行了分类,构建了智能综合保障系统的主体架构,详细论述了井下设备在线诊断与远程运维系统的实施过程。从基础理论、信息感知、数据处理、高效传输、精准控制5个方面,对未来需要突破的智慧煤矿建设关键技术进行了展望。

      作者:庞义辉,王国法,任怀伟

      点评详情

      评论 共0条评论
      发表评论
      • 免费
        咨询
      • 订阅咨询
      • 期刊推荐
      • 联系电话
        发表咨询:023-6549-4411
        订阅咨询:023-6033-8768